武将位置的布置直接影响战斗效果,合理的站位能最大化发挥兵种克制、战法联动和属性加成的优势。主将通常放置于中军位置,拥有更高的生存概率,因为主将战败会导致全军溃败。副将则根据其功能定位安排在先锋或大营,例如高防御型武将适合先锋位吸收伤害,而高输出或辅助型武将更适合大营位进行远程支援。需某些战法如盛气凌敌和八门金锁阵的效果会受站位影响,必须让特定武将处于对应位置才能触发完整效果。

兵种适应性是布置位置的核心依据之一。当部队中三个武将的兵种适性均为S级时,能激活协力属性加成,因此尽量将同兵种高适性武将编入一队。骑兵、弓兵等机动性较强的兵种可置于先锋位快速接敌,而盾兵、枪兵等防御型兵种则适合中军位形成防线。特殊兵种如陷阵营和白马义从会改变常规站位逻辑,例如白马义从弓兵可前置获得先手优势。战法发动顺序也受速度属性与站位共同影响,需要计算行动条确保关键控制或输出战法优先释放。

在山地作战时,枪兵和盾兵在先锋位的防御加成提升,而水战场景下弓兵在大营位的射程优势更为明显。攻城战中必须考虑守军箭塔的攻击范围,通常将高统率武将置于中军承受箭塔伤害。野外遭遇战时,利用树林、河流等地形障碍,可以采取锥形阵或箕形阵等特殊站位分散敌方火力。赛季剧本如赤壁之战还会引入火攻机制,需要避免将易燃兵种密集布置在顺风位置。

当队伍中存在具备缘分关系的武将时,建议将其相邻放置以激活额外属性加成,例如五虎上将组合在相邻站位时可获得5%的会心几率。部分事件战法如三势阵要求三名武将自带战法类型相同,需牺牲部分站位优势来换取战法效果。后期赛季中的个性系统如军道和王翼会进一步影响站位逻辑,需要根据个性效果动态调整前锋与中军的距离。
进阶站位技巧涉及战法覆盖范围的精确计算。群体治疗或增益类战法如刮骨疗毒通常有2-3格的作用半径,需要确保三名武将处于技能覆盖范围内。而诱敌深入类战法则要求先锋位武将与敌方保持特定距离才能生效。当使用锋矢阵等强化主将输出的阵法时,必须将主将置于绝对安全位置,同时副将携带唇枪舌战等保护性战法吸引火力。侦察敌方阵容后,可通过临时调整站位来针对性地克制对方阵型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