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盟要塞的位置选择直接影响咱们的战略布局和资源获取效率。要塞通常分为自建要塞和野外要塞两种,自建要塞需要咱们消耗木材、铁矿、石料、粮草各8000以及5个政令,建造时间在同盟占领郡内为3小时,非同盟占领郡则需要4.5小时。野外要塞则是系统生成的固定据点,由两支LV4守军驻守,总兵力约8000左右,占领后能提供稳定的前线支援点。要塞的位置最好选在资源密集区或战略要冲,比如靠近高级土地或城池的位置,这样能缩短行军时间,提高资源采集和作战效率。
咱们建造要塞前一定要先观察大地图,点击要塞筛选按钮就能看到散落的野外要塞位置。这些要塞通常分布在地图边缘或资源富饶区域,占领后能为同盟成员提供集结和补给的枢纽。如果目标是攻打高级城池或关卡,建议在目标附近提前建造要塞群,形成纵深防御体系。多层要塞布局能有效延缓敌方进攻节奏,同时为咱们的反击创造缓冲空间。要塞之间最好保留隔离带,既能拖延敌方推进,也能为后续战术调整留出余地。
要塞的等级区分主要依靠外观和功能。低级要塞建筑规模较小,结构简单,而高级要塞会采用更坚固的材料,周围防御设施也更完善。咱们可以通过观察要塞的城墙、箭塔等细节判断其等级,高级要塞往往能解锁科技研发或特殊兵种训练功能。同盟成员共享要塞的驻军和战报功能,因此占领高等级要塞能显著提升整体战斗力。如果发现敌方要塞等级较高,不要硬碰硬,可以先派侦察队摸清守军配置再制定针对性策略。
要塞不仅是军事据点,更是资源中转站。在要塞内征兵消耗的资源与主城相同,但能节省部队往返时间。野外要塞被占领后,咱们可以就地补充兵力,避免长途行军损耗。同盟管理时要合理分配要塞权限,确保高战成员能快速调动,同时避免资源浪费。拆除无用要塞不会返还资源,所以建造前务必规划好位置和用途,让每一座要塞都发挥最大价值。